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

親愛的你,都到哪裡去了!


◎圖、文:阿選



在社子島大橋與洲美快速道路交叉穿過的地方,有個磺港溪匯流基隆河的濕地。這裡住著全球瀕危的物種"四斑細蟌",牠是一種小型的豆娘,體長不到3公分,喜歡在蘆葦草叢畔,跟你玩捉迷藏。同時,牠也是一種幫助我們評估河口生態是否健康的物種指標。

2013年,我們從五股溼地到磺港溪口濕地、社子島濕地及周遭,尋尋覓覓牠的蹤影。有時候你會發現似乎就在腳邊,蹲低去看,卻什麼也沒看到。等你發現了!心裡總是會吶喊著一種驚喜。年年月月,志工夥伴們從四斑細蟌數量的消長狀況,一起見證棲地環境的改變。

磺港溪源頭位於大屯山西峰、大屯山南峰一帶,各支流彙集後,流經台北市北投區後,南流至中八仙注入基隆河。該河道兩側及底部均以水泥化,呈現三面光的型態,而部分生活廢水及民眾任意丟棄廢棄物等,正汙染此處水質及環境。因為我們不瞭解該處生態環境,會導致無法修復或形成錯誤的棲地復育。

磺港溪口濕地是匯流基隆河前,左側與五分港溪沖積形成一個三角洲,且有大量蘆葦及漲退潮形成的草澤。但部分高灘地已變成越野腳踏車練習場,僅有低灘地保有適合四斑細蟌棲息的水域環境。該處在颱風過後,以及大潮時均有人為的垃圾、廢棄物漂入,擔心其生活狀況惡劣,以及不確定成蟲數量的多寡。在2016年,我們進行國內第一次四斑細蟌標放實驗,由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簡稱:特生中心)的助理研究員 林斯正博士指導,一起籌備標放小隊,根據科學計算,該年估計約有10,000隻個體,但2017年則因回收率不佳,估計約2,000隻個體。在2017年,我們開始以孔徑1毫米的篩網進行四斑細蟌水蠆的採集,總共抓到39隻個體,但2018年起,我們發現水質及人為廢棄物有增加的趨勢,再加上降雨量不足,影響採集四斑細蟌水蠆的數量,截至上半年統計,總共抓到18隻個體。整體來看,磺港溪口濕地是一個四斑細蟌重要的棲息地,急需投入生態保育工作,增加周邊地區的族群分布調查,進而在人為開發前,得到完善的規劃,而不是事後才補救。

近年來,我們依然關注的五股濕地,雖然出口堰在2016年受管湧現象的影響,開始在大潮時,有潮水補充四斑細蟌棲地的水源,但牠們的數量還是不到先前的上千隻,甚至分布區域也逐漸縮小;另外,該棲地受到降雨量不足,有逐漸陸化的現象,均顯示棲地守護的重要性。我們也努力在淡水河口的他處(磺港溪口濕地、社子島濕地等),持續調查牠們的存在。我們期待未來淡水河口不僅有四斑細蟌及其他蜻蜓、豆娘亂亂飛,也有黑面琵鷺、東方環頸鴴,以及洄游性魚類再次歸來,讓我們留給代子孫一個擁有美麗生態環境的未來。

若您對台北分會所推動的生態淡水河議題有興趣,想瞭解我們在做什麼?歡迎來報名~台北分會第六期棲地守護志工的行列:http://pcse.pw/6WQG4



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青年公園與洲美舊雙溪河步道之巡覽走讀

荒野台北棲地公園組志工、棲五培訓課程總召──青苔

今年的新年踏春,2/25上午荒野保護協會陳德鴻老師帶志工們到台北市選定12個公園生態化之一的青年公園,與我們熟知的許多公園,以人為思考的公園,綜觀青年公園,綠地多,可惜植栽的物種趨於單一化,樹冠層次少,能夠提供生物棲地使用的歧異度低,多以松鼠與公園常見的鳥類。而如何將青年公園逐漸成為有生態考量的公園、增加物種多樣性,集結來自各地志工們的意見也是此次踏查的重點。
水,是所有生物賴以為生,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
在橋上俯瞰水的源頭,起初是模擬溪流設計,卻因河道底部抽水補給的頻度不夠,草本植物快速占領下,陸化成草地,沿著水道,垂直的水泥岸,隔絕水與陸地的交接,即使是一步的距離,卻是生與死的鴻溝。農村時期,常種植穗花棋盤腳、風箱樹、柳樹等水生植物作為護岸,不僅營造友善生物的環境,也提供許多昆蟲蜜源與食物的來源,而緩坡的水岸,烏龜和鳥類易於遊走於水陸。
匯集水道的盡頭是一個大水池,從前因為種植蓮花而起名,如今卻是空蕩蕩的水域,水池中央有個噴水裝置,意外的提供小白鷺與紅冠水雞短暫休憩的地方,只是這樣裸露、暴露行蹤實不為一個安心落腳處,如果周圍有許多植物就可以藏身其中,不受打擾的哺育後代,像這樣大的水域未來會營造人工浮島,成為生物棲息使用、淨化水質、增加景觀。
除了水岸與浮島的改善外,水池邊強勢外來植物的移除、水道的分段、移植原生植物與魚類等,需要許多人力投入,將青年公園蛻變成一個生意盎然的生態公園,這一天指日可待。
下午陳德鴻老師繼續帶著大家來到洲美舊雙溪河步道,從馬路轉進巷弄,分隔兩側的中央是一個水泥高牆築起的大水溝,黝黑的汙水、油漬充滿其中,繼續深入巷底,來到郭子儀廟,右側也是黑不見底的廢棄河道,不難想像周邊的工廠與生活汙水,直接侵入河道。
沿著自行車的步道,一大片休耕中水稻田,另一側保有舊農村時代的護岸景緻,見證時代洪流的穗花棋盤腳僅剩一顆,車道邊有6株小苗從水邊冒頭出來,強韌的生命力守護著。水岸邊榕樹垂掛,彎下身彷彿置身在四草的綠色隧道中,靠近河岸卻是撲鼻的惡臭與堆棄的垃圾,不只是汙水,岸邊的汙染看的也是怵目驚心。突然幾棟鐵皮屋傳來狗吠聲,一個養殖場就無所忌憚的將廢水傾倒,令人不勝唏噓。
傾倒的樹枝在水面上漂浮成為紅冠水雞雛鳥行走覓食的快速通道,我們的出現驚擾到紅冠水雞,媽媽急忙喊著孩子們跟上腳步往草叢中躲避。
有水的地方,就會有生物,難得找到一個水域卻要忍受劣化的水質,這是一個被遺忘的地方,如果不曾來過就不會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廢棄的河道現在依舊提供灌溉,這樣種植出來的稻米與蔬菜,是毒還是營養? 如果美如四草,那是否該有守護珍貴景致的待遇呢? 更何況這也栽種人們重要的糧食作物。
一天的踏查,從都市公園到遺忘的綠色隧道,時代交錯、美與惡的反差,如果沒有人關心,就沒有改變的可能,關心是一個開端,讓問題被看見,事情就有轉圜的餘地,紅冠水雞和穗花棋盤腳都沒有放棄希望,我們要繼續努力!

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

推動青年公園園區生態化任務



大台北地區因地形及高度都市化的兩大先、後天環境因素影響,加遽了「熱島效應(heat island effect)」及「棲地破碎化(habitat fragmentation)」的影響層面,不僅衝擊了居住於都市叢林的生物們,更直接影響了現居於大雙北市內六百六十多萬(2016年6月)居民的生活品質。
荒野保護協會以積極推動公民參與方式推動「公園生態化」及「生態淡水河」做為兩大任務目標,採用串點連線、連線再成面的推進方式,逐步實現將這座人口密集的都市打造為《生態台北》的宜居願景。
荒野棲地志工,在「生態淡水河」方面,已累積了對淡水河下游生態的棲地調查與優化營造經驗,而近年伙伴們接續維護了如富陽自然生態公園及榮星公園(亦參與文山社大所轄的木柵公園)示範公園外,今年初也積極參與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青年公園管理所」共同合作推動的「青年公園園區生態化」任務,今(1/17)上午便由本會游晨薇分會長、陳德鴻老師(公園生態化召集人)、王韻茹主任、莊育偉主任、大葉組長、陳超融專員以及青年所王淑雅主任、相關的工務、技術人員,針對園內蓮花池水域的改善工程進行施作前的共識會議,就在近一整上午熱絡交流對未來園內水域規劃為淡水河各游域物種庇護、推廣場域的想像外,還在中午前走出了會議室,實際現勘了池域邊岸設施及水源抽流等環境狀況,會末亦參謀了許多關於課程的規劃,特別是在該如何強化民眾對流域與溼地動植物等這兩大生態主題的認知與實務經驗,萬事雖未開工,但想來還是能像抬望這兩天寒流剛結束的午間涼藍色天空般,挺有得瞧的。
然後,接下來就將親訪起周邊的里長們了。
#與公部門合作
#棲地經營管理顧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