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公園水水與生物的關係(下)

文/幸運草

筆者今天和大家分享「池塘生態系」的水生生物(Aquatic organisms)與食物鏈(Food chain)關係。
大家知道甚麼是水生生物嗎?水生生物意即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之總稱唷!

從溼地生態系的生物組成與營養結構、層級來看,水生植物是主要的生產者,也是構成食物鏈與食物網的基礎,提供草食性動物的食物與能量來源,如果缺乏植物的存在,食物鏈與食物網便無法構成,其他水生動物便無法存活,生態系統便無法正常運作(1)

從能量流動的角度來看,食物鏈就是透過取食與被取食的關係,把生產者所儲存的能量,在生態系中逐層傳遞的過程。當生物與生物之間的能量傳遞關係是錯綜複雜時,會讓生態系中的所有生物發生直接或間接的網狀關聯,此種分枝交錯的食物鏈便組成了食物網,越複雜的食物網,會讓生態系有越厚實的穩定基礎,就越能承受外來的干擾

以池塘為例,吃藻類的草食性消費者可能有草魚、白鰱和田螺;而肉食性消費者也有鱸魚、烏鰡和鷺鷥,甚至還有一些雜食性的消費者像烏龜、鯉魚等都可以同時存在。其中數量、重量最多的是植物、藻類和植物性浮游生物等基底層級,其次是田螺、白鰱、草魚等草食性動物層級,再次才是鱸魚、烏鰡等肉食性動物層級,而鷺鷥則是居於生態金字塔的頂端,不管重量或數量都是最少的,此種各層級總量由下向上依序遞減之關係便是「生態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的概念(圖1)。此外若池塘中的草魚消失了,肉食性消費者還可捕食田螺和白鰱;若鷺鷥離開了,也還有烏鰡和鱸魚的補食壓力,使得田螺和白鰱等不至於過度繁殖而破壞生態系的正常運作(2)
生態金字塔概念圖(資料來源:朱錦忠,2003)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的生理異於陸生植物,其根部系統已衰退,葉子漂浮於水面或靠近水面,主要靠水的浮力支持而缺乏陸生植物的強固結構(木質部)(3)其乃池塘重要的生產者,可吸引及帶動各種生物前來棲息與活動,通常池塘的植物浮在周邊生長,有些甚至覆蓋整個池面。廣義的水生植物並非一定要生長在水中,基本上只要供其生長的土壤處於潮濕或飽和含水量狀態下、在水生植物可以生存的最低限度以上即可生長者均屬之(1)而台灣目前之特有種有台灣水韭、台灣萍蓬草、雲林莞草、台灣水龍、大安水蓑衣、台灣水蕹、水社柳、台灣菱等。其中北台灣分布型(包括大台北地區、桃園、新竹等地區)以台灣水韮、烏蘇里聚藻、水杉菜與台灣萍蓬草是最典型的代表(4)


北部地區常見水生植物之功能及作用表


◎水生動物
水生動物泛指生活在水中的動物,大致上可以區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蟲類、甲殼類、 軟體動物和水棲昆蟲等。一般池塘中常見之魚類有蓋班鬥魚、鯽魚、青魚、鯉魚、鯈條、革條副鱊,兩棲類有貢德氏赤蛙、腹斑蛙、拉都希式赤蛙、台北樹蛙、面天樹蛙、莫氏樹蛙、小雨蛙,爬蟲類有紅斑蛇、唐水蛇,甲殼類如小蝦,軟體動物有田螺和水棲昆蟲如水蠆、紅娘華等。在池塘生態環境中水生動物和昆蟲、鳥類是重要的消費者,由水及水生植物帶動各種生物前來聚集與覓食,而不同層級的消費者有不一樣的消費習性,如田螺以齒舌刮食底泥上的有機物沈積以及藻類等微生物為主;青魚喜食田螺或福壽螺;蓋班鬥魚喜食蚊子幼蟲孑孓等,此循環關係構成龐大且複雜的食物網和豐富的生態體系。(5)


北部地區常見水生動物之棲地與生活習性一覽表



|參考資料來源|
1.徐明光、陳德鴻、王嘉祥,2006,濕地植物,「溼地‧台灣」總統府文化台灣特展系列,p.64,文建會。
2.朱錦忠,2003,環境生態學,p.113、115-117,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G. Jones, A. Robertson, J. Forbes and G. Hollier;陳蔭民、宋偉良 譯,2004,環境科學辭典,二版:p.197-198,貓頭鷹出版。
4.李松柏,2005,台灣水生植物地圖,P.60,台北市:晨星。
5.河川生態系:http://life.nthu.edu.tw/~labtcs/ls2143/09.html
6. 海洋教育數位典藏:http://meda.ntou.edu.tw/aqua/?t=1&c1=0&c2=0
7.台灣鳥類網路圖鑑:http://today.to/tw/index-pc.html
8.淺談淡水的螺類 - 台灣海洋生態資訊學習網> 生態教室
9.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http://www.nmmba.gov.tw/Environment03_02.aspx
10.楊懿如的青蛙學堂:http://www.froghome.idv.tw
11.臺灣溪流中的蝦兵蟹將 - 台灣海洋生態資訊學習網

>>下集分享:池塘的水體水質